屏东(屏东县)

知识百科

今天给各位分享屏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屏东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屏东位于台湾那个地方

台湾岛的南部地区,东临太平洋,西濒台湾海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里的城市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屏东。屏东县位于台湾岛的最南端,北接高雄市,南临恒春半岛,是台湾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典型代表。屏东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广阔的热带雨林、清澈的溪流和美丽的海滩。

屏东县位于台湾省南部,西北和北面与高雄市相邻,东面与台东县毗连,西临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东南濒临太平洋。县内东部为丘陵地带以及中央山脉山区,西部为屏东平原,南部为恒春半岛西方台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8°夏季多雨,冬季较为干燥,时而台风经过。

屏东县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一部分,位于台湾岛的最南端。它北和东北面与高雄、台东两县相隔,东临太平洋,南面是巴士海峡,西临台湾海峡。屏东县总面积约为2775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全县常住总人口为82万。屏东县下辖有多个乡镇,包括一个市(屏东市)、三个镇(潮州镇、东港镇、恒春镇)以及29个乡。

屏东市地名由来

屏东市,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其名称有着丰富的含义。早年间,由于当地原住民的一种方言,将之亲切地称为“阿猴”。这个名字源于一种谐音,反映出原住民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屏东市还曾是平埔族阿猴社民的聚居地,因此,猴社和阿猴寮这两个名字也在当地流传开来。

屏东市昔称“阿猴”,是原住民方言谐音;后来又成为平埔族阿猴社民的部落,所以也称“猴社”、“阿猴寮”。又由于全市的地形好像一只坐着的猴子,故称“阿猴”,日据时期因猴字不雅而将“犬”部改为“纟”部。后来发现此地是位于高雄半屏山之东,所以按照位置来取名为“屏东”。

地理位置因素 屏东城位于省份的直辖区,通常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带。这里的“省直”体现了其所属行政区的高级别地位。而“屏东”则可能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可能是某一特定区域或方向的代表。结合起来,“省直屏东城”便成为这一重要区域的特定称呼。

屏东县,位于台湾的南端,被誉为鱼米之乡,以其淳朴的民风和丰富的物产闻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住民平埔西拉雅族的居住地,早期地名曾为阿猴或阿猴社。在明朝郑成功时期,阿猴社被划归万年县管辖,后来又隶属于万年州,郑成功在此进行过开垦,划分出今日里港乡、屏东市等地。

年,台湾地区进行地方行政改革,将长兴这个地方改设为“长兴庄”,归属至高雄州的屏东郡进行管理。战争结束后,初期的行政区划变动使得长兴乡成为高雄县的一部分。1946年,长治乡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名称变更,它被并入屏东市,并赋予了“长治久安”的美好寓意,因此改名为“长治区”。

台湾屏东县历史沿革中有哪些行政区划变动?

1、1950年台湾省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屏东县包括了屏东市、潮州、屏东、东港、恒春五个区,下辖27个乡镇,总人口达到433553人,总面积为2776003平方千米,县政府设在屏东市。 屏东县的地理范围东至雾台乡的雄峰山顶,西至琉球乡西端,南至恒春镇七星岩南端,北至高树乡旧寮北端。

2、年台湾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屏东县辖屏东市及潮州、屏东、东港、恒春4个区,包括1市7区和27个乡镇,总人口433553人,总面积2776003平方千米,县政府设在屏东市。屏东县的地理范围东至雾台乡雄峰山顶,西至琉球乡西端,南至恒春镇七星岩南端,北至高树乡旧寮北端。

3、年,屏东市的行政区域有所调整,长兴、九块乡和盐埔乡下仓村划入,成立长兴区和九如区,万丹乡也划入,成为万丹区。同年5月,屏东区行政驻地迁往里港乡。1950年,新园乡分出崁顶乡,长兴乡改名为长治乡,九块乡改名为九如乡。

4、清朝康熙年间,阿猴城改隶凤山县,而同治年间,因牡丹社事件,清政府加强海防,恒春县成立,屏东区域被分为凤山县和恒春县两部分。日本占领期间,屏东先后归属台南县凤山和恒春两厅管辖。1896年,正式设立凤山县,随后又归并于台南县,设立了多个办务署,直到1909年合并为阿猴厅,屏东县才再次统一。

文章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邮箱:548291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