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甘草(山甘草别名)

知识百科

今天给各位分享山甘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山甘草别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山甘草植物形态

花萼杯状,5齿裂;花冠蝶形,长10~12mm;雄蕊10,合生成单体,不等长;子房被长柔毛,胚珠多数。荚果线状长椭圆形,长1~11cm,宽12~16m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成一明显的柄,被紧贴稀疏柔毛,仅上荚缝有翅,翅宽约2mm。种子1~8颗,长约6mm,宽约4mm。

花序顶生,密集且无柄,呈伞房状。花的萼片被毛,其中四片线形,长度在3到4毫米之间,其中一片扩大成叶状,形状类似阔卵形至长圆形,白色,有柄,长达5到4厘米。花冠呈黄色,漏斗状,长度约2厘米,裂片5片,外部被有紧密的柔毛。雄蕊则有5个,位于花冠管的喉部,花丝较短。

山甘草的果实是荚果,形状为线状长椭圆形,长度可达1至11厘米,宽度在12至16毫米之间。果实的顶端是短尖的,基部逐渐变窄,形成一个明显的柄,表面覆盖着稀疏的柔毛,只有上荚缝部分有翅,翅宽约2毫米。每颗种子大约长6毫米,宽4毫米。花期一般在6月至7月,果实则在9月至10月期间成熟。

山甘草基本信息

1、山甘草,因其多样化的别名而广为人知,如《广州植物志》中的野白纸扇,闽南民间草药称之为白蝴蝶,泉州本山甘草草里的白茶,还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中提到的白纸扇、凉茶藤和白头公。

2、④治湿热小便不利:玉叶金花一两,银花藤二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⑤治恶疮肿毒:山甘草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⑥治食物中毒:鲜山甘草叶,捣绞汁灌服。

3、山甘草,是一种中药名称,别名野白纸扇,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等。全年可采集,性味甘微苦,凉。生于山坡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主要功能有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

4、山甘草是一种独特的木质藤本植物,其茎部呈现出棕黄色,表面点缀着众多黄色瘤状突起。嫩枝则被一层锈色的短柔毛覆盖,显得别具特色。它的叶片采用单数羽状复叶的形式,以互生的方式生长,每片小叶数量在11至15片之间,对生排列。

5、药名:甜草汉语拼音:tian cao别名:甜甘草、甘草、野甘草、山甘草。英文名:LiColrice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科属:蝶形花科【拉丁名】Oldenlandia cantonensis How(广州耳草)【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广州耳草的全草。生态环境:生于向阳的山坡、荒地。资源分布:分布广东、江西等地。

6、叶片是对生的,具有膜质或薄纸质的质地,形状多样,多为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度在5到8厘米之间,宽度则在2到5厘米。叶片顶端渐尖,基部呈短尖,边缘平滑,上面通常光滑或仅有稀疏的毛,而叶片下面则覆盖着柔毛。托叶为两片,深裂,长约5毫米,裂片呈线形。

山甘草简介

山甘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学名玉叶金花,别称白蝴蝶、凉茶藤、土甘草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茜草目、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攀援灌木,主产于长江以南各地,茎叶可入药,味甘、微苦,性凉,归膀胱、肺、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等功效。

⑤治恶疮肿毒:山甘草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⑥治食物中毒:鲜山甘草叶,捣绞汁灌服。(《泉州本草》)⑦治断肠草、砒霜、磷化锌中毒:玉叶金花鲜叶三至四两捣汁,调鸡蛋白三至五个,大蓟根粉、天门冬粉各五分,先探吐后灌服,每十五分钟服一次。口渴者多饮绿豆汤。

山甘草,是一种中药名称,别名野白纸扇,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等。全年可采集,性味甘微苦,凉。生于山坡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主要功能有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

山甘草的来源十分特别,它源自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茎叶。其药材种类丰富,包括圆果甘草、甘肃甘草、云南甘草藤子甘草、甜草、野甘草、山甘草根、苦甘草和甘草梢等,体现了其广泛分布和药用价值的多样性。关于其性味,山甘草被描述为甘微苦,具有凉性的特点。

南方糙苏,又名山甘草(云南丽江)、白升麻(云南富源)、大黑理肺散(云南富民)、土玄参(云南玉溪)以及稀莶草、灯笼大秦艽(云南曲靖)。它的拉丁学名是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australis Hemsl.,属于唇形科(Labiatae),具体分类在糙苏属(Phlomis)。

山甘草是一种独特的木质藤本植物,其茎部呈现出棕黄色,表面点缀着众多黄色瘤状突起。嫩枝则被一层锈色的短柔毛覆盖,显得别具特色。它的叶片采用单数羽状复叶的形式,以互生的方式生长,每片小叶数量在11至15片之间,对生排列。

南方糙苏的国内分布范围是哪些地区?

具体分类在糙苏属(Phlomis)。这种植物在中国广泛分布,原产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北、贵州及广东等地。它们通常生长在疏林下或草坡上,海拔范围在200米至3200米之间,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北部地区。

南方糙苏,主要分布在strong湖北、strong湖南西部,以及strong甘肃东南部、strong陕西南部等地,同时也被发现于strong安徽、strong四川、strong贵州和strong云南的部分地区。这种植物生长于山坡、灌丛、草地以及沟边的环境中,其生态位在海拔区间为1600-3200米。

南方变种,拉丁学名var.australis,有多个别名,如在云南丽江被称为山甘草,在富源则称作白升麻,富民地区则将其称为大黑理肺散,玉溪地区则俗称土玄参,而在曲靖则有稀莶草和灯笼大秦艽的称呼。它隶属于糙苏系,Ser.Umbrosae,具体亚组为异裂亚组,Subsect.Anisostyleae。

南方糙苏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根部特征显著:粗壮且肉质,可长达30厘米,直径可达1厘米。茎高50-150厘米,分枝众多,呈四棱形,表面带有浅槽,被有向下短硬毛,上部有时覆有星状短柔毛,呈现出紫红色调。

山甘草理解

山甘草主要生长在山坡或灌木丛中,分布广泛,包括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除了其根部用于药用外,玉叶金花的茎叶同样具有药用价值。关于山甘草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见“白常山”条目。

关于其性味,山甘草被描述为甘微苦,具有凉性的特点。具体来说,广西中药志记载其涩而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认为其甘淡且凉,福建中草药则进一步确认其微甘苦、凉的特性。

⑤治恶疮肿毒:山甘草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⑥治食物中毒:鲜山甘草叶,捣绞汁灌服。(《泉州本草》)⑦治断肠草、砒霜、磷化锌中毒:玉叶金花鲜叶三至四两捣汁,调鸡蛋白三至五个,大蓟根粉、天门冬粉各五分,先探吐后灌服,每十五分钟服一次。口渴者多饮绿豆汤。

首先,山甘草能够用于治疗感冒和中暑,帮助身体散热,缓解发热症状。对于咳嗽和咽喉肿痛,它也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能够舒缓咽喉不适。在湿热方面,山甘草能够有效地应对暑湿泄泻和痢疾,有助于调整肠胃功能,减轻腹泻。对于疮疡脓肿,它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和清除脓液的能力,有助于疮口新生。

山甘草功用主治

1、山甘草具有多种功效,主要针对解表、消暑、利湿和解毒等方面。以下是它的一些具体应用:首先,山甘草能够用于治疗感冒和中暑,帮助身体散热,缓解发热症状。对于咳嗽和咽喉肿痛,它也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能够舒缓咽喉不适。在湿热方面,山甘草能够有效地应对暑湿泄泻和痢疾,有助于调整肠胃功能,减轻腹泻。

2、③治伏暑下痢:山甘草一至二两。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④治湿热小便不利:玉叶金花一两,银花藤二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⑤治恶疮肿毒:山甘草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⑥治食物中毒:鲜山甘草叶,捣绞汁灌服。

3、山甘草,是一种中药名称,别名野白纸扇,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等。全年可采集,性味甘微苦,凉。生于山坡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主要功能有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

4、功能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用于治疗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附方:①治急性胃肠炎:鲜山甘草根、叶一至二两。水煎服。

5、对于急性胃肠炎,鲜玉叶金花的茎叶可起到治疗作用,取一至二两,用水煎煮后服用,据《福建中草药》记载。若遇到暑湿腹泻,玉叶金花与大叶桉树合用,各取二两和六钱,同样水煎分三次服用,这一方法见于《广西中草药》的记载。

文章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邮箱:548291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