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汲县,以及汲县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汲县历史沿革
1、在古代,汲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变迁。早在殷商时期,这里是畿内牧野之地。随着周武王灭纣,此地归属于被封为邶、鄘、卫三国中的鄘国。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邶、鄘并入卫国,汲县依然隶属于卫。春秋时期,卫国遭受狄人侵袭,戴公东渡,汲县归属晋国管辖。战国时期,汲县开始隶属于魏国,此时它被称为汲邑。
2、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复改名汲县,汤帝大业三年(607年)属汲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属义州,州治汲县。武德四年改卫州,贞观元年卫州治所迁汲。五代属卫州,州治汲县。宋属卫州,州治除短时期曾迁共城、胙城外,均在汲县。金属卫州河平军。
3、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迁郡治于枋头(今河南浚县枋城),孝文帝太和二年(488),郡治复迁汲县。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废汲郡。隋朝初年废。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卫州为汲郡,郡治卫县(今河南浚县卫贤),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卫州为汲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废,地属为义州、卫州分领。
4、太保市旧名“沟尾庄”,清乾隆51年(1786年)林爽文事件从中部蔓延到南台湾,乡人王得禄招募壮丁协助政府军平反建功,官封千总。其后嘉庆11年(1806年)又协助平定海贼蔡牵建功。官封浙江提督。道光18年(1838年)返台,清廷加封为“太子太保”,为清代台湾人官衔最高的一人。
5、它西靠雄伟的太行山脉,南邻的母亲河黄河,东与齐鲁相邻,北连帝都神京。早在商纣时期,这里便是京畿牧野的重要区域,战国时改称为汲邑。西汉高祖二年,设汲县,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岁月。卫辉见证了历史的更迭,从郡治、州治到府治、道治,元朝时更是设立了卫辉路。
卫辉原名叫什么
1、河南省卫辉市的古代名称:汲县、卫州。河南省卫辉市在殷商时期为畿内牧野地,西汉高祖二年设置汲县,先后为郡治(汲郡)、州治(卫州)、路治(卫辉路)、府治(卫辉府)和道治(豫北道、河北道)。
2、卫辉原名叫汲县。汲县这个名字的来源与卫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卫辉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交汇处。在古代,这里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界地带。因此,卫辉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繁,但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3、卫辉市原名汲县,自古为豫北重镇,建县至今已二千多年,汲县因水而得名。春秋时,今市区西南曲里村有一泉水流出,形成一条小河,沿河居民盛行汲水灌溉,故名该河汲水。汲水流经的第一个村落(今汲城村),即称汲。战国时期称汲邑,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建汲县,县治即设汲邑。
汲县地理位置
汲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隶属河南省。河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中部偏东的地区。汲县作为河南省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具体地理位置上,汲县位于河南省的北部,与多个重要城市相邻。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汲县在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条件。
位于中国的中部偏北,汲县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自古以来就是豫北的重要城镇,其名源于境内的古汲水。这里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大约为19℃,年降水量为591毫米,无霜期为217天。
汲县这个名字的来源与卫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卫辉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交汇处。在古代,这里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界地带。因此,卫辉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繁,但也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河南省卫辉市在殷商时期为畿内牧野地,西汉高祖二年设置汲县,先后为郡治(汲郡)、州治(卫州)、路治(卫辉路)、府治(卫辉府)和道治(豫北道、河北道)。
汲县简介
汲城,古称汲郡、汲县,因境内有汲水而得名“汲”,其历史源远流长。自先秦置县以来,长期为州治、府治、郡治、县治所在地。如今,汲县改名为卫辉市,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管辖。这里曾孕育出比干、姜子牙、汲黯、贺铸等众多先贤。其中,“杯弓蛇影”的故事,出自于汲城。
汲县,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在古代,它曾是商纣时期京畿牧野的一部分,战国时期则被称为汲。追溯到西汉高祖二年,汲县正式设立,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和成为圣母的邑姜都是在汲城抚养成人,而姜太公的家教则在汲城世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汲城人。崔瑗到汲县当县令时,把姜太公家教整理后写成条幅挂在耳室的右侧,后人称为“座右铭”。崔瑗还把家教引申了“给别人做事别记住了”、“别人给自己做事别忘记了”等,并把它作为为官之道。
卫辉府,这个曾被称作汲县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在民国以前,卫辉府位于城河以内,作为豫北彰德、怀庆三府之一,它在地理位置上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卫河航运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介文汲介绍:介文汲生于1957年的台湾省台北市,其父母都是从大陆来台的“外省人”。其父亲介景新是河南卫辉人,母亲李家宝是江苏涟水人。二人成婚刚刚一个月就随着蒋介石的残兵败将逃到了台湾,落户在台北。
班宏,这位唐代杰出的人物,出生于公元720年,籍贯为卫州汲(现今的河南汲县)。他的生涯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天宝年间(742至756年),班宏通过科举考试,成功考中了进士,这标志着他学术和仕途生涯的崭新起点。
汲中国地名
1、中国的历史地名中,有一个古老的城市,名为汲县。它承载着悠久的岁月痕迹,可以追溯到商纣时期,那时它作为京畿牧野的一部分。战国时期,这座城市被称作汲邑。西汉高祖二年,汲县正式设立,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朝代更迭与变迁。西晋时期,汲县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设立了郡级行政区划。
2、汲、来源有二 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昌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
3、汲字读音: jí 【释义】拼音: jí 部首: 氵 总笔画: 6 含义:(1)从井里打水。(2)〔汲汲〕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3)姓。(4)中国县名 。
4、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二是源自出自姜姓。源于春秋,以封地为姓,为齐宣公的后代。
5、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望族居濮阳(今河南省濮阳)。
汲冢遗址汲城简介
汲城,古称汲郡、汲县,因境内有汲水而得名“汲”,其历史源远流长。自先秦置县以来,长期为州治、府治、郡治、县治所在地。如今,汲县改名为卫辉市,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管辖。这里曾孕育出比干、姜子牙、汲黯、贺铸等众多先贤。其中,“杯弓蛇影”的故事,出自于汲城。
“汉代的崔瑗在汲城重修太公庙并设坛祭祖,当时的汲城人陈全科老先生把姜太公家教整理成册放入庙内供世人学习。吕大防去太公泉祭祖,路经汲城拜访太公庙,在庙内把太公家教抄录后刻碑立于长安,后传入韩国,如今仍为韩国对人格考核的标准。
首先,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汲城村的汲城遗址是一处东汉时期的古城遗址,其规模宏大,周长达到了9里13步(4522米),尽管历经岁月,但仍有200米的城墙屹立,高约5米。城门楼上的石刻“东观东海”至今仍保存完好,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由此可以初步认定该墓冢就是“汲冢书遗址”。 新乡市牧野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振中说,因为那块古墓门扇上的图案就是战国时期墓的风格,所以这里很可能是真正的“汲冢书遗址”,对进一步研究《汲冢书》有重要意义。